世間有種補氣靈藥,效果不遜於人參,每天吃點「它」,遠離高血壓、糖尿病和癌症!

俗話說“人活一口氣”,雖然寓意頗多,但從保健養生的角度來講,如果一個人氣不足,氣虛,很容易感到累,有點懶洋洋,經常氣短、心慌、出虛汗。

氣虛百病生,尤其是女人,一旦氣虛,對身體危害更大。
中醫所說的“氣”,不是空氣、氧氣,而有特定的內涵,它是器官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,有推動、溫煦、防禦、固攝和氣化的功能。

氣虛血瘀是衰老的核心

冠心病、腦梗塞、腦缺血、老年性痴呆、慢阻肺都屬於氣虛血瘀的嚴重狀態,也是常見的衰老和導致死亡的原因,但是在治療時,往往只重視了活血化瘀,忽略了補氣的重要性。

氣虛是萬病之源,它會導致支氣管炎,哮喘,萎縮性胃炎,胃下垂,子宮下垂,脫肛,心肌缺血,骨質疏鬆,記憶力減退,渾身無力,臟腑功能低下等。

因此,中老年朋友一定要重視補氣。
黃芪,補氣諸藥之最

說到黃芪,想必大家都很熟悉,它是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一種藥物。
黃芪有補氣昇陽、益衛固表的功能。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,
其應用廣泛,凡是中醫認為是“氣虛”、“氣血不足”、“中氣下陷”的情況,都可以用黃芪。

黃芪又稱小人參,它的作用與人參相似,都是補氣的。但人參是大補,作用迅猛。而黃芪相對溫和,且比人參固表的作用更強,所以成為最常用的補氣藥。

那麼黃芪應該怎麼吃效果好呢?
補氣聖品黃芪,四種實用的吃法。
1
幹嚼法
你就把生黃芪當瓜子一樣,放在嘴裡嚼著吃,黃芪的味道非常好,就像是一種豆香的感覺。
2
泡茶法
黃芪片5~10克,用沸騰的開水直接沖泡,蓋好泡10~20分鐘,當茶飲用,若想黃芪味出得更徹底,可反覆沖泡。
3
煮粥法
黃芪15克,黨參10克,梗米100克,大棗30克,先將黃芪和黨參一起煎水取汁,再放大棗和梗米一起熬成粥,味道可口,適合女士食用。
4
烹飪法
若平時喜歡吃燒肉、燒鴨等,可以放適量黃芪,味道更獨特,還可以起到滋補作用,效果非常不錯。
黃芪的挑選

黃芪藥材呈圓柱形,上端較粗,少數老根的中心木質有枯朽狀,灰褐色或呈空洞(習稱胡椒眼),向下漸細,有少數支根和細根。表面淡黃棕色或淡褐色,有縱皺紋或縱溝及橫向皮孔。

質堅韌,不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,皮部黃白色,較疏鬆,有多數放射狀彎曲的裂隙,木部淡黃色,有放射狀紋理及縱向裂隙,似菊花心。

氣微,味略甜,嚼之有豆腥氣。挑選時,以身幹、條粗壯、皺紋少、粉性足、質堅實而綿、不易折斷、味甜、無黑心及空心者質佳。

推薦文章